项目命名.docx
《项目命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命名.docx(2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一、项目名称广西红壤肥力与生态功能协同提高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二、奖励类别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三、重要完毕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西农业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广西大学,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四、重要完毕人赵其国,黄国勤,谭宏伟,李伏生,宋同清,I何园球I,潘贤章,刘永贤,罗兴录,周柳强,谢如林,刘晓利,杨尚东,熊柳梅,王淑彬五、项目简介本项目属于土壤生态科学技术领域。广西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地质地貌构造独特,红壤比例高达67%,水热资源丰富,特有作物多样,立体布局明显,生态环境脆弱,在维护我国西部生态安全战略中占有特殊地位。为实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着力推进西部
2、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保证广西乃至中国西部地区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以及推进区域扶贫开发,开展了广西红壤肥力与生态功能协同提高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研究。本项目通过数年的宏观调查、基础试验、关键技术研发及成果示范推广,揭示了广西红壤肥力与生态功能演变规律,构建了红壤旱地土壤酸化克制与养分高效运用技术体系,优化了广西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构造,集成了广西红壤和石灰土肥力与生态功能协同提高的技术体系。项目获得了重大创新和突破:1探明了广西红壤肥力与生态功能演变规律,系统揭示了广西土壤肥力障碍因子,初次编制了广西土壤肥力与生态功能演变图,构建了生态高值农业理论,发展了红壤生态学学科体系,为红壤区
3、土壤肥力提高和生态功能改善提供了理论根据和技术支撑。项目探明了阻碍广西红壤肥力提高和生态功能恢复的关键因子,揭示了植被覆盖变化、施肥和地形因子与广西红壤旱地多元素转化日勺关系,构建了土壤肥力因子演变等级图,阐明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广西土壤肥力因子变化特性;揭示了红壤生态系统的构造、功能、演变规律,建立了生态高值农业理论和模式,为实现红壤资源日勺高效开发和可持续运用提供了科学根据。2 .构建了红壤旱地土壤酸化克制与养分高效运用技术体系,在广西红壤旱地木薯、玉米、甘蔗等重要作物上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应用,获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构建了红壤生物-化学耦合酸化克制和调控关键技术,提出了甘蔗、木薯
4、种植区土壤肥力分级指标体系,并绘制了肥力等级图,编制了木薯深耕深松-黑膜覆盖-一次性施肥技术、甘蔗一次性施用日勺平衡施肥推荐技术体系,并提出了玉米分根区交替浇灌和水肥调控方案,建立了以氮、钾促微生物活性和多样性为关键的贫瘠红壤协同重建技术以及集秸秆覆盖、等高种植、优化平衡施肥为一体的保水改土综合调控技术。3 .构建了桂树人工林生态恢复技术体系,为广西桂树的生产布局、经营管理及产业战略调整等提供了关键技术和决策根据,优化了广西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构造。构建了适合广西红壤地区的农林土壤肥力和生态功能协同提高模式,探明了广西复合农林生态系统的土壤侵蚀过程,并建立了预测模型。项目组提出的三大政策提议被广西
5、自治区政府采纳,为广西桂树的生产布局、经营管理及产业战略调整等提供了关键技术和决策根据。4 .筛选出了广西喀斯特区域适生经济优良物种,集成了广西石灰土肥力与生态功能协同提高的技术体系,创立了喀斯特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为喀斯特脆弱生态系统植被恢复和重建提供了理论根据和技术支撑。发现了广西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灌木层植物多样性因子群是其主导影响因子,筛选出了广西喀斯特区域适生经济优良物种,其中“桂牧1号”是喀斯特区域退耕还草日勺首选牧草品种,构建了西南喀斯特小流域及区域草-畜业发展优化模式,助推区域脱贫致富。项目有关成果已获省部级奖励15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项目获专利10件,制定技术规程
6、4个,出版著作7部,刊登论文145篇,其中SCI论文11篇。据不完全记录,项目著作和论文共被引用1948次。培养博土硕士5人,硕硕士24人。项目合计推广应用面积达4208.37万亩,新增产值2477854.13万元,新增纯收入919373.41万元。经第三方评价,项目成果抵达国际先进水平。六、客观评价1 .科技查新汇报。2023年1月23日,项目组委托江西农业大学科技查新中心对本项目成果鉴定进行了查新(科技查新汇报书编号:2023036ND001),查新重要结论如下(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本项目通过多种单位的联合攻关,绘制了150万的广西土壤肥力变化图、广西生态功能演变和广西土地运用发展布局
7、图,开展了经典红壤区土壤酸化趋势调查研究,通过整顿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和2023年采集的3044个土壤样品测试分析,探明了广西红壤酸化过程,并构建了红壤酸化克制关键技术;通过定位试验系统研究了经典广西复合农林生态系统中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的现实状况,归纳了红壤缓坡旱地甘蔗优化平衡施肥等技术,总构造建了广西红壤地区重要类型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模式。如此系统的研究广西红壤肥力和生态功能协同演变的有关工作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2 .项目验收意见。本项目先后于2023年6月28日、2023年6月26日分别在南宁、北京通过两次结题验收,验收意见如下:(1)第一次验收意见。2023年6月28日,国家基金委在广
8、西南宁主持召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等单位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广西红壤肥力与生态功能协同演变机制与调控”(U1033004)验收会。验收专家考察了试验基地,听取了研究工作汇报,审阅了有关资料。经讨论,形成验收意见如下:(1)该项目通过调查分析与定位试验,揭示了红壤肥力演变过程与机制、红壤肥力与生态功能的交互作用过程和反馈机制,建立了红壤肥力及生态功能的协同重建技术体系。(2)项目已刊登论文132篇,其中SCI8篇,北大版关键期刊57篇,公开出版著作3部,培养博士、硕士硕士16名。(3)项目提供日勺技术资料齐全、规范。综上所述,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完毕了课题任务书中所规定日勺各项内容,抵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项目 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