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方案.docx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方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连霍国家高速公路兰州绕城南段1RNO1协议段隧道安全施工专题方案审批:福建省第一公路工程企业二零一四年十月第一章编制根据及原则1第二章工程概况2第三章安全施工技术方案及事故应急预案5第四章隧道施工通风防尘及临时排水措施8第五章隧道坍方的防止措施及处理预案11第六章隧道用电安全15第一章编制根据和原则一、编制根据1、连霍国家高速公路(G30)兰州绕城南段(G3001)1RNO1协议段施工招标文献及施工设计图。JTGBO1-2023GB50026-20232、施工执行B现行0国家及行业法规、原则、技术规范:公路工程技术原则工程测量规范3、现场调查、采集、征询所获取的资料。4、我单位拥有的科技成果、
2、管理水平、技术装备及数年积累的施工经验。二、编制原则1、按照招标协议文献的J各项条款规定,实质性响应业主及监理工程师aJ指令和规定。2、严格遵守招标文献明确的J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公路技术管理规程、公路工程质量检查评估原则及施工图设计。3、坚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力争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经济合用0原则。4、坚持施工全过程严密监控,以科学0措施实行动态管理,灵活实行动静结合的管理原则。5、实行项目法管理,通过对施工人员、设备、材料、资金、技术、方案、营地、时间与空间条件0优化设置,实现项目成本、工期、质量及创立良好社会信誉0预期目的。第二章工程概况一、简介本标段隧道工程为定远1#隧道,位于榆中县定
3、远镇西侧,与拟建定远立交B、C匝道相接,出口位于定远镇上井滩右侧。隧道进出口都位于榆中县定远镇,进口附近有G312线与村级公路相通,出口附近沟道较窄;隧道右线ZBK1+312-YK2+276.5、1372.713m,左线ZCKO+614-ZK2+2941398.297m,为分离式长隧道。二、地形与地貌隧址区属于黄土梁区,海拔高程17652023m0地形起伏较大,黄土冲沟发育,隧道进口段位于黄土梁边,坡度较缓,呈阶梯状;出口位于上井滩沟右岸岸坡,坡高约66m,坡度约22,地表多为梯田,植被稀疏,坡面凌乱,树枝状冲沟发育,水土流失严重,坡面局部有黄土陷穴。三、气象隧址区位于兰州市榆中县,地处季风气
4、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过度地带,具有经典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无寒冷、夏无酷暑,气候温和,该区平均海拔1520m,整年日照时数平均2446小时,无霜期180天以上。根据公路自然区划原则,本项目属甘东黄土山地区(1口3)。四、地层岩性隧址区地层按成因可分为两大层组:第四系风积层、第四系冲洪积层。分述如下: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黄土层(Qta1+p1),分布于隧道进口段,浅黄色,土质均匀,孔隙含量较多,含云母碎片,可塑硬塑。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黄土层(Q33),分布于黄土梁顶部,厚3085m,浅黄色,不具层理,以粉粒为主,土质较均匀,孔隙发育,偶见灰色斑点,硬塑。第四系中更新统冲洪积黄土层(Q2a
5、1+p1),分布于风积黄土层之下的隧道洞身段。一般呈黄褐色,局部略显红色,土质不均匀,孔隙含量较少,可见黑色斑点,局部可见白色钙化粉末,有粘土及粉细砂夹层,硬塑坚硬。五、地质构造与地震隧址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祁连山褶皱系。祁连山褶皱系是中国古地台基础上裂陷而成的,北部和东北部与中朝准地台毗邻,南部为昆仑褶皱系及秦岭褶皱系,西为塔里木地块。兰州处在祁连山褶皱系二级构造单元-祁连中部隆起带和南祁连冒地槽褶皱带。兰州市区位于北西西向马衔山兴隆山通渭断裂带和北北西向0庄浪河断裂带0交汇部位,其中马衔山断裂带中0马衔山雾宿山断裂在市区以南通过,距市区近来处约17km;北北西向0庄浪河断裂在河口附近进入兰
6、州黄河谷地,距兰州市西端约20kmo黄河谷地的走向和区域构造有亲密关系,市区内虽未发既有区域性大断层,但发育有北西西和北北西向0次一级构造。各构造体系B构造行迹体现比较微弱,地质构造不甚发育。隧址区根据国家地震局颁布的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性周期区划图(G18306-2023图A和图B):隧址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O.02g,地震反应谱特性周期为0.45so相对应全国地震烈度区划为VIII度区,施工时应采用对应抗震设防措施。六、水文地质条件隧道出口位于上井滩沟右侧,上井滩沟为一干沟,平时无水,仅在暴雨时形成临时性水流,冲沟中无泉水出露。隧址区未见地下水。七、不良地质现象与
7、特殊性岩土隧址区特殊性岩土为湿陷性黄土。重要分布于隧道进口段的第四系全新统的冲洪积黄土层,该层一般厚3540m,为浅黄色疏松黄土,重要由粉粒构成,质地疏松而均匀,大孔隙发育,据探井试验资料,地表02m范围受浇灌及降水影响,一般无湿陷性,最大湿陷深度18.0m,湿陷总量1123mm,自重湿陷总量为483m,为IV级(很严重)自重湿陷场地。隧址区不良地质重要为黄土陷穴,重要分布于黄土冲沟两侧及沟脑,直径520m,深度一般520m,呈串珠状。局部黄土冲沟沟壁两侧发育黄土倒塌。本段黄土陷穴深度大,贯穿性好,为大气降水和坡面径流下渗提供了通道,对隧道安全有一定影响。八、隧道地基承载力隧道进出口段地基承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隧道 工程施工 安全 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