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胞的革兰氏染色.docx
《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胞的革兰氏染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胞的革兰氏染色.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微生物学试验报告题目: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胞的革兰氏染色姓名: 学号:班级班级:组别:同组者:时间:【试验器材】1 .菌种大肠杆菌16h牛肉膏蛋白陈琼脂斜面培育物,金黄色葡萄球菌16h牛肉膏蛋白陈琼脂斜面培育物,枯草芽抱/胞杆菌16h牛肉膏蛋白膝斜面培育物。2 .溶液和试剂革兰氏染液,草酸镂结晶紫染液,卢戈式(Lugol)碘液,95%乙醇,番红复染液,香柏油,二甲醇等。3 .仪器和其他用品一般光学显微镜,擦镜纸,酒精灯,载玻片,双层瓶,接种环,试管架,镶子,滴管。【目的要求】1 .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2 .学习油镜的使用、涂片、染色技术。3 .初步熟悉细菌形态。4 .把握革兰氏染色法。【试验原理】
2、现代一般光学显微镜采用目镜和物镜两组透镜系统来放大成像,故又常被称为复式显微镜。它们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在一般光学显微镜通常配置的集中物镜中油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对微生物学讨论最为重要,与其他物镜相比,油镜的使用方法比较特别,需要在载玻片和镜头之间滴加香柏油。简洁染色法是采用单一染料使细菌着色以显示其形态的染色方法。常用于染色的染料主要有碱性染料、酸性染料和中性染料三大类。碱性染料电离时,其分子染色部分带正电荷,能和带负电荷的物质结合。由于细菌生长于中性、碱性或弱酸性的溶液中时常带负电荷,所以通常采纳碱性染料使其着色。当细菌分解糖类产酸使培育基pH下降时,细菌所带正电荷增加,因此易
3、被伊红、酸性复红或刚果红等酸性染料着色。中性染料是前两者的结合物又称复合染料,如伊红美蓝、伊红天青等。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Gram创立的。作为细菌学上最常用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可将全部的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一)两大类。G 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易被乙醇溶解的类脂质,而且肽聚糖层较薄、交联度低,故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时溶解了类脂质,增加了细胞壁的通透性,使初染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结果细菌就被脱色,再经番红复染后就成红色。G+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层厚且交联度高,类脂质含量少,经脱色剂处理后反而使肽聚糖层的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因此细菌仍
4、保留初染时的颜色。【操作步骤】1、简洁染色:(1)(2)(3)(4)(5)(6)涂片:留意取菌不要太多。晾干:自然晾干。固定:手执玻片一端,让菌朝上,通过火焰2-3次固定(以不烫手为宜)染色:涂片加染色剂1.5mio水洗:水洗背冲涂片干燥:自然晾干或用吸水纸吸干。(7)镜检:先低倍观看,再高倍观看,并找出适当的视野后,将高倍镜转出,在涂片上加香柏油,油观看细菌的形态。2、革兰氏染色(1)制片:制片方法与简洁染色相同。(3)(4)(5)(6)(7)媒染:脱色:复染:镜检:碘液媒染lmin,水洗。连续滴加95%乙醇脱色2030s至流出液无色,马上水洗。滴加番红复染L5min,水洗。干燥后,油镜镜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显微镜 使用 细胞 革兰氏 染色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