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气假毫翰 清风在竹林——浅谈中国画史中“竹林七贤图”的审美演进.docx
《逸气假毫翰 清风在竹林——浅谈中国画史中“竹林七贤图”的审美演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逸气假毫翰 清风在竹林——浅谈中国画史中“竹林七贤图”的审美演进.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浅谈中国画史中“竹林七贤图”的审美演进高逸图(中国画)孙位资料图片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拓片局部)佚名资料图片V竹林七贤图(中国画)傅抱石资料图片竹林七贤图(中国画)彭吻资料图片竹林七贤图(中国画)仇英资料图片竹林七贤图(中国画)李士达资料图片如果说起中国历史上的名士,作为魏晋风骨的代表,“竹林七贤”以其潇洒飘逸的精神气度和旷达超迈的人格品质,可称之典范,以至他们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在后世的流播过程中对诸多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竹林七贤”从哲学和文学文本中析出,以图像的形式广泛留存于中国美术史中,画史著录的“竹林七贤图”从东晋迄唐而至元明清及近现代,形成了传承有序的发展
2、脉络。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威和王戎七人,以其才情、智识受到当时士人的推崇,“竹林七贤”之称广为流传。传东晋画家顾恺之、史道硕、戴逵,以及南朝刘宋时期画家陆探微等皆以文本为依据创作过“竹林七贤图”,这些作品虽已散佚,但从南京西善桥宫山墓出土的砖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中,可以一窥彼时的绘画风貌。这幅砖画由近三百枚砖块拼嵌而成,从画面构图及内容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竹林七贤图”在画面布局上承袭了汉代表现圣贤时惯用的“树下人物”图式,以树木与人物横向交替排布的方式组织画面,并借人物情态和道具表现其性情、禀赋、喜好和精神气度,达到“以形写神”的审美境界。南朝刘宋时期文学家颜延之曾对嵇康、阮籍、向
3、秀、刘伶、阮咸“五君”作了细致描述,与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的画面内容如出一辙。可见,东晋至南朝刘宋时期的“竹林七贤图”大多是对“七贤”的集体写真,可视为历史人物肖像图。史料文献中对于“竹林七贤”的记述往往更侧重于对其人格与精神的阐释,“竹林”的所指被模糊化。六朝时期,人们通常将“竹林”理解为“竹木林”,且偏重于“林”而非“竹”,砖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中出现的阔叶竹实际上是一种阔叶乔木。受南朝“寄乐竹林”风尚的影响,竹林逐渐成为土人纵情世外的环境表征和超迈人格的象征符号,但此时竹林元素仍未进入“竹林七贤图”的图像体系之中,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唐末。唐代画家韦鉴、常粲曾绘“竹林七贤图”,均散佚。但从现存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逸气假毫翰 清风在竹林浅谈中国画史中“竹林七贤图”的审美演进 逸气 假毫翰 清风 竹林 浅谈 中国画 竹林七贤 审美 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