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论试题和答案.docx
《新课程理论试题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理论试题和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新课程理论试题及答案1、当前整个时代进展对基础训练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同时代进展的主要特征中,可以看到,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对于21世纪人类进展具有越来越关键的意义。所谓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必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把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即阅读、书写、口头表达、计算和问题解决;二是要具备基本的学问、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只有这样他才能具有能够和生存下去、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充分进展自己的力量,才能乐观参加社会的进展,并能终身学习。2、我们我国基础训练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是什么?第一,提倡全面、和谐进展的训练。其次,重建新的课程结构。第三,
2、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第四,提倡建构的学习。第五,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第六,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4、为什么说我们我国基础训练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行的地步?第一,固有的学问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极大的反差。其次,传统的应当训练势力强大,素养训练不能真正得到落实。5、各个我国的课程改革有什么特点?各国的课程改革表现出以下一些共同趋势。第一,政府参加并领导课程改革。其次,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我国进展需要和同学进展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第三,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6、这次课程改革的任务是什么?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训练方针,高
3、速和改革基础训练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养训练要求的新的基础训练课程体系。7、基础训练课程改革的详细目标是什么?1)转变课程过于留意学问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乐观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学问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转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同学进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转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留意书本学问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同学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进展的联系,关注同学的学习爱好和阅历,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学
4、问和技能。4)转变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同学主动参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育同学搜集和处理信息的力量、猎取新学问的力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力量以及沟通与合作的力量。5)转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同学进展、老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转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我国、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加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同学的适应性。8、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训练课程。学校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学校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开设技术类课程,乐观试行学分制管理。3)从学校至高
5、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进展服务,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训练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一般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9、什么是课程结构的均衡性?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的各种课程类型、详细科目、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10、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一,加强学科的综合性。其次,设置综合课程。第三,增设综合实践活动。11、新课程中的分科课程具有什么特点?第一,在课程目标上,强调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太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摒弃了以往分科课程片面强调学问与技能的倾向
6、,从而使分科课程的目标也实现了由学问本位向同学进展位的转向。其次,在课程内容上选择和组织上,留意体现基础性、时代性、有用性和综合性。12、这次课程改革设置了哪些综合课程?1)品德与生活(12班级);2)品德与社会(36班级);3)科学(36班级);4)历史与社会(79班级);5)科学(79班级);6)艺术(19班级);7)体育与健康(79班级)13、实施综合课程要留意哪些问题?第一,学问的锁碎化问题。其次,老师的学问和阅历问题。第三,管理的问题。14、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哪些内容?从学校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需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训练、争论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训练。1
7、5、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是什么?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同学的直接阅历、亲密联系同学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学问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同学的阅历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16、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是什么?第一,整体性。其次,实践性。第三,开放性。第四,生成性。第五,自主性。17、作为学习方式的“争论性学习”与作为课程的“争论性学习”,二者是什么关系?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争论性学习”是指老师不把现成结论告知同学,而是同学自己在老师指导下自主地发觉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作为一种课程形态,“争论性学习”课程是为“争论性学习方式”的充分绽开所供应的相对独立的、有方案的学习机会。详细地说,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程 理论 试题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