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部感染危险因素及二次断脐的应用效果分析.docx
《新生儿脐部感染危险因素及二次断脐的应用效果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脐部感染危险因素及二次断脐的应用效果分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新生儿脐部感染危险因素及二次断脐的应用效果分析杨芳菲【摘要】目的:探索新生儿脐部感染危险因素及二次断脐预防脐部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10名未进行二次断脐处理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汇总可能影响影响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新生儿脐部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并结合分析结果探析针对性护理对策。另外随机选取58名二次断脐新生儿为观察组,42名未二次断脐新生儿为对照组,对照组依据调查相关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实施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二次断脐处理,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脐带脱落时间和脐部感染率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二次断脐预防脐部感染的应用效果。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结果显示
2、:结扎高度、脐带残端长度、脐带直径、脐带贴卫生及父母文化程度等因素是影响新生儿脐部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P0. 05)o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选新生儿脐部均未存在畸形情况能够进行正常结扎;入选新生儿均为正常产儿;入选新生儿均不需要特殊治疗或护理;入选早产儿均未出现窒息或难产情况。1.2 研究方法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可能影响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因素进行总结,其中包含性别、胎龄、体重、分娩方式、羊水情况、母孕期感染史、脐带结扎位置、脐带残端长度、脐带直径、脐带贴卫生、手卫生、父母文化程度等因素。对310名新生儿的相关因素进行分类,统计不同分类下新生儿的数量以及出现脐带感染新生儿
3、的数量,并应用单因素分析法对影响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初步的筛选,对于初步筛选出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明确新生儿脐部感染危险因素。根据调查相关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最后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脐带脱落时间和脐部感染率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对照组依据调查相关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实施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二次断脐处理,以分析二次断脐预防脐部感染的效果。1.3 统计学方法2结果2.1 单因素分析单因素结果显示:结扎高度、脐带残端长度、脐带直径、脐带贴卫生及父母文化程度等因素对新生儿脐部感染率具有显著影响(P0 05),详见表1。2.2 多因素结果分析多因素结果显示:结扎高度、
4、脐带残端长度、脐带直径、脐带贴卫生及父母文化程度等因素是影响新生儿脐部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P0. 05),详见表 2。2. 3对照组和观察组脐带脱落时间和脐部感染发生率对比分析观察组脐带脱落时间短于对照组,脐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3。3结论3.1新生儿脐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根据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扎高度、脐带残端长度、脐带直径、脐带贴卫生及父母文化程度等因素是影响新生儿脐部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新生儿脐带结扎高度过高时脐带结扎位置与根部位置之间残余脐带仍伴有一定程度的血供,部分患者畲存在小血肿情况,从而影响此部分残留脐带的干枯,造成其不易脱落,增加脐
5、带发生感染的几率3。脐带结扎后如残端长度过长,残余的脐带能够为细菌繁殖提供营养,从而易引发新生儿发生脐部感染。脐带的直径范围一般在0820cm之间,其中含三条脐血管,血管间的主要成分为Wharton胶,如新生儿血管越错,其中Wharton胶的含量也越多,其能作为细菌繁殖的营养物质,从而脐带直径越错会增加新生儿发生脐带感染的几率。脐带贴是断脐后贴附于新生儿脐带位置具有止血、脱水和抗菌等作用的敷料,从而有效降低断脐后脐带部位的感染,但如果脐带贴出现污染等情况,会严重降低其预防脐带感染的作用,同时细菌易在其上滋生,导致新生儿脐带发生感染。父母文化程度的高度对于其健康知识的掌握及自护水平有重要的影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生儿 感染 危险 因素 二次 应用 效果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