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下《猴王出世》微课及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五下《猴王出世》微课及教学设计.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总第52期】统编版五下猴王出世微课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默读课文,遇到不太明白的语句,可以通过猜大致意思完成阅读。2 .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出世以及成为猴王的经过。3 .体会作者生动精彩的诗韵描写,感受名著的魅力。【设计说明】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残。”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和“学习写读后感”。猴王出世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的石猴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本节课帮助学生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围绕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和“学习写读后感”,体会古典名著中语言的魅力和文化内涵。让学生联系自己对
2、西游记整本书的认知,在入情入境地阅读和讲述中,加入自己的理解,想象石猴的出世以及成为猴王的过程。让古典名著更有吸引力,阅读更有趣味性,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本节课完成阅读感受的引导和表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写读后感的习作做铺垫,在潜移默化中感悟人生的道理。【教学重点】1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出世以及成为猴王的经过。2 .体会作者生动精彩的诗韵描写,感受名著的魅力。【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想象“情节奇”1 .默读课文,遇到不太明白的语句,可以猜猜大致意思,然后继续往下读。读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2 .找出描写石猴出世的段落,用自己话说一说石
3、猴是怎么出世的。3 .结合影视片段,用自己的说一说石猴是怎么成为猴王的。4 .交流石猴的人物形象特点。二、抓住细节,体悟“语言奇”吴承恩先生是用什么样的语言,让我们如此喜欢这只石猴的呢?请找出生动描写石猴的句子。(一)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猱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1这个句子告诉我们石猴在做什么?5 .你喜欢这只石猴吗?为什么?花果山就是石猴的家。在这个像天堂一样的家中,他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生活着。让我们再读这句话,读出石猴的自由,读出石猴的快乐。6 .这句话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一个排比句。(1)“食草
4、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这个排比句有什么特别之处?你仿佛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石猴?(2) “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物猿为亲;”又是一个很特别的排比句,你又发现了什么呢?(每组词都是四个字,前两个字都是动物,最后一个字表示这些动物与石猴的关系。)石猴总是和哪些动物在一起呢?“虫”在这句话中指的是“长虫”,也就是蛇。“伴”、“群T“友”、“亲”,这四个字表示动物们与石猴的关系。在写法上,也让我们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变化。而中间的四个“为”字使句式工整,有节奏感。(3) “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这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句式,你们从哪儿还见过类似的句子呢?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夜,对
5、“朝”,”宿,对“游”,“石崖之下,对“峰洞之中(4) 齐读这句话。作者用凝练对称、优美奇特、节奏鲜明的语言,将一只石猴勾勒得活灵活现,这就是经典。(二)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1 .读了石猴的语言,你对它又有了怎样的认识?2 .齐读这句话,再次感受石猴:“进得去,就出得来”的自信。(三)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如果你就在现场,你会认同石猴的意见吗?(石猴引经据典,还摆出事实:“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得一个洞天与各位,各享成家之福。”理由充分,论据充足,表现了石猴有勇有谋,王者风范。)三、交流总结,感受“人物奇读了猴王出世,你的脑海中有了一只怎样的石猴形象?小结:是啊!那只顽皮可爱、敢作敢为、有勇有谋的石猴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吴承恩先生用幽默诙谐、凝练鲜明的语言,曲折动人、幻趣横生的故事情节,成功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创造出一个奇幻绚丽、引人入胜的神话世界,这就是经典!同学们,在以后的课外阅读生活中,让我们走进西游记,去认识这位神通广大、敢作敢为的猴王,去感受这部经典名著的无限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