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材料:推动粗放低效产业加速向三产融合发展转变(产业支撑助推乡村振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验材料:推动粗放低效产业加速向三产融合发展转变(产业支撑助推乡村振兴).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产业支撑助推乡村振兴主要做法:推动粗放低效产业加速向三产融合发展转变启动综改区建设以来,县主责主建,前线指挥部靠前指挥,始终坚持把农业转型升级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聚焦支柱产业,聚力机制创新,先后引进龙头企业5个,培育新型经营主体70余家,连片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近万亩,带动2481人致富解困。2023年核心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5%,高于全县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一、路子如何走一一市场导向,因地制宜,着力把握“适生高效”这个关键综改区地处深丘腹地,人均仅7分耕地且80%为坡台地,林地面积广但绝大多数为柏树、杂木,传统产业比重大,种养业收入极低。为加速改变这一现状,综改区一方面聘请清华
2、大学、中国农大、省农科院、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校,深入调查研究论证;另一方面组织100余名基层干部、种养殖户到省内外20余个地区考察学习,着力开拓视野,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有效破解想发展无门路的问题。一是精心论证力求适生高效。结合区域气候、土壤等条件,重点发展有种植传统、有市场前景的柑橘和耐干旱、耐贫瘠,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的木本油料两大主导产业。同时,适度发展草饲型养殖和水产养殖,加快提升粮油品种品质和品牌。目前,正在规划建设甜橙产业园、“油牡丹+山桐子”高产高效套种示范园和藏黑猪、品牌土鸡集中养殖基地。二是合理布局确保形态适宜。确立“粮油下田、经作上山、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发展思路,根据丘地断面
3、特点布局不同建设业态,沟槽地以双低油菜和稻渔藕复合模式为主,二台地着力发展果一草一畜模式,坡顶发展坚果及其他高效林产业。三是创新模式促进融合互动。同步编制示范区总体规划和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4个专项规划及11个镇乡的总规和控规,明确城镇、产业、生态三类空间布局。采取“点一线一面”带动模式,以“重点乡镇+示范园区”“中心村+规模产业”为核心点,发展“互联网+生态立体农业+乡村旅游”,促进镇园融合、农旅融合、产村互动。二、基地如何建一一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紧紧扭住“改革开放”这条主线道路不畅、水利薄弱,招商引资无人来;缺资金,缺技术,没有龙头带动,群众自主发展困难多、风险大。针对这些问题,综改区以
4、农业供给侧改革为统领,大力“筑巢引凤”,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以多种组织形式破解发展无门路、缺手段的难题。一是政府主导“筑巢”。坚持项目跟着产业走,探索“3322”(资金用途、管理权限、实施主体“三个不变”,“一个部门牵头、一张图纸设计、一个标准验收”,综改区指挥部、镇乡“双审双签”全程把控)项目整合办法,出台综改区项目推进办法,明确社会投资、群众投入等以奖代补政策31条,去年累计整合投入15亿元,吸纳社会投资达2.2亿余元,群众筹资达1200余万元,累计启动建设县乡道路96.7公里,建成村社道路161公里,农户自建入户道路25.6公里,完成6000余亩土地整理、田土调型,新建近百公里田间作业路和
5、水利沟渠,为开发开放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市场主体“唱戏”。实行土地“三权分置”,定向颁发土地经营权证,引导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先后精心策划包装项目48个,对接企业20多家,累计引进铁骑力士集团、可土可公司、牡丰公司等龙头企业5家,培育家庭农场39个、农业专合社7家,连片建成甜橙、油用牡丹、稻鸭(纵)共育基地近万亩。积极探索丘区“互联网+现代农业”新模式,首批建设农村电子商务网点20个,建成综改区电商创业孵化中心(创新创业中心),开通“梓州购”和“云端363”电商平台,实现农产品电商交易额186万元,同比增长86%o探索“互联网+定制农业”,引入电商企业采用“企业+众筹”合作模式,在红花园村整村流转
6、土地1800余亩,建设电子商务农产品基地和康养基地。筹资300万元设立返乡农民工创业基金,吸引和支持31名长期在外务工的群众回乡创业。三是配套改革“补缺”。深化与西北农大、西科大和省农科院、林科院的院企、院地合作,建立5个产业合作基地、远程教育培训基地和专家工作站。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建立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平台,设立300万元抵押融资风险基金,发放产权抵押流转收益贷款540万元;注册5000万元成立梓信农业融资担保公司,将综改区新型经营主体全部纳入担保范围;新建3个扶贫资金互助合作社和1个农村资金互助协会,互助资金总额达到78万元,累计发放借款210万元,有效解决发展资金瓶颈问题。开展政府购买水稻
7、植保公共服务试点,作业面积8000余亩,病虫综合损失率下降2.52%,亩平直接创收92.1元。三、群众咋参与一一利益联结,共建共享,始终围绕“群众增收”这个核心群众乡村振兴始终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综改区按照区域发展和精准致富双轮驱动的要求,坚持建基地先建利益联结模式,有效破解龙头企业与农民争利问题,构建起群众与企业基地共建共享的良性格局。一是四方分成互惠共赢。在宋观庙村试点探索整村以土地入股甜橙种植专业合作社,专合社委托企业代建代管基地三年,盛产后基地由专合社统一经营管理,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并按照1元/斤保底价回收。收益按照农户、企业、专合社和村级组织四方“7111”分成。甜橙盛产期
8、亩产可达5000斤以上,人均增收近3000元,真正实现企业得发展、群众得实惠、集体有收入的共赢局面。二是股权量化精准扶贫。在王家堰村试点探索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将支持该村水产养殖基地的财政补助资金340万元,量化到水产专业合作社成员。整合扶贫产业周转金、社会帮扶资金53万元,作为建卡贫困户集体股本投入水产养殖基地。集体股本收益的80%由建卡贫困户按人分成,20%建立致富巩固基金,解决致富后长期帮扶问题。目前,已发展泥纵养殖基地200亩、稻纵共育基地230亩,可实现年收益300万元,帮助贫困户户均增收1800元。三是龙头带动种养助农。试点“1+4”(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合作社、贫困户)土鸡养殖产
9、业扶贫新模式,目前存栏土鸡160万只,直接带动贫困户230余户。同时,引进铁骑力士公司,推广“1211”生猪养殖模式,即:一栋圈、两夫妻、年出栏1000头、纯利润10万元以上,53户养殖户今年可户均增收10万元。四是银企合作惠民兴业。引进广汉蒲金鹅业,在石桥沟村推广“公司+金融+农户”模式,公司鹅苗由市商业银行提供20元/只贷款为农民统一支付,剩余10元鹅苗费用在公司回收鹅蛋时统一抵扣,鹅蛋由公司按照4元/个保底回收,有效降低了农民的投入成本。目前,已率先与20户贫困户签订协议,发展青草鹅2000只,预计今年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五是产村相融旅游促收。顺应旅游消费升级新趋势,大力发展“生态立体农业+乡村旅游”,同步建设特色小镇、美丽新村,加快产区变景区、产品变礼品,完成景福、双乐场镇4公里街道黑化整治及绿化、亮化配套,新建1个场镇污水处理厂;出台土坯房改造奖补办法,依山就势新建“荷乡果居”“花香院子”2个新型村庄,新、改建1028户农房,“小青瓦、白粉墙、人字顶、木花窗”的北民居与甜橙、油牡丹、莲藕等近万亩观光农业交相辉映,旅游观光加速成为群众收入的重要增长点。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推进产业扶贫,厚植区域产业发展优势,努力为丘区农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探索新路,让更多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