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智能家电(居)融合发展.docx
《推进智能家电(居)融合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智能家电(居)融合发展.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推进智能家电(居)融合发展通过合肥市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合肥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合肥市天使投资基金管理办法等,以基金方式投入支持家电产业发展。市级政策与国家、省级、县级政策逐步构建差异化、层次性政策体系,在研发设计、投资规模、产品结构、品牌建设等方面引领家电企业发展,为家电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内生动力。一、完善家电产业服务体系支持家电企业建设产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推进产业共性技术、重大创新研发、检验检测、工业设计、知识产权运营服务等第三方专业服务平台建设。持续推进家电企业数字化普及、网络化协同、智能化提升等改造升级,拓展“5G”、“工业互联网” “AI”等示范应用
2、,打造一批行业智能制造“灯塔工厂”和标杆基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组织中科大先研院、中科院智能院等第三方机构实施对标诊断服务,实施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顶层设计服务。统筹各方力量搭建中国(合肥)智能家电创新中心,涵盖家电学校、家电频道、直播基地、敏捷制造等项目;鼓励产业相关的研发设计、品牌策划、检测认证、供应链采购、展览展示、售后回收等第三方平台与家电企业深度合作;扩大产业影响力,联合省市级电视媒体推出中国(合肥)智能家电创新大赛。二、创新驱动支撑结构调整坚持“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生态化”的产品升级路线,支持家电企业以“产品+内容+生态”为升级方向,推动家电产业向“智能家电-智能家居-智慧家庭
3、”转型,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制造等服务型制造,实现从硬件到内容服务的延伸布局,加快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提升家电产业整体价值链。支持企业设立研发、设计机构;引导和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智能化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在家电产品上的集成应用研发。采用“定向委托” ”“揭榜挂帅”“竞争赛马”等方式,加大科技攻关计划的支持范围和力度,开展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语音、图像识别、深度学习算法、5G、新材料和新工艺在家电产品上的融合应用,尽快攻克家电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发高端新型智能化产品。三、发展基础五年来,合肥市继续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将家电行业作为推进产业集聚发展的重大
4、工程来抓,紧紧围绕“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突出招大引强,狠抓项目落地,紧抓沿海产业转移机遇,集全市之优质资源,统筹规划,重点突破,注重创新驱动,全力保障运行,持续推动基地提档升级,实现了家电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不仅将白色家电的规模和质量做到极致,还在黑色家电方面闯出了一片新的天地。1 .品牌集聚品种齐全作为全国最大的“中国家电产业基地”,全市家电产业规上企业合计90余户,从业人员8万余人,年纳税逾30亿元,2020年产业规模约1000亿元,是全市六大主导产业之一。全市家电行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6家,市
5、级工业设计中心18家。家电产业研发机构数、研发投入额、研发人员数、授权专利量名列全市工业前列,研发经费年均增长17. 1%。汇聚惠而浦、海尔、美的、格力、TCL、长虹、京东方7个国际知名品牌,拥有美菱、荣事达、帝度、晶弘、尊贵、欧力、雪祺、华凌、惠科、万和10个国内知名品牌。既有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彩电等大家电产品,又有抽油烟机、热水器、微波炉、吸尘器等小家电产品,以及电冰箱压缩机、空调压缩机、洗衣机电机、平板显示器等配套产品,智能家电产品已超过100个品种以上。家电本地平均配套率约为70%,核心配套率约为75%o2 .产业规模首屈一指“十三五”期间,合肥家电产业在产量指标方面,连续保持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推进 智能 家电 融合 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