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诊治的专家共识.docx
《最新: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诊治的专家共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诊治的专家共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最新: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诊治的专家共识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G-ESS)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预后较好,但复发风险较高。1G-ESS多见于围绝经期女性,异常阴道流血和盆腔痛是其常见症状。近期,山东省临床肿瘤学会妇科肿瘤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业委员会妇科肿瘤学组联合组织专家制订了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诊治的专家共识(2023年版),以期为1G-ESS的规范化诊断、治疗提供有益借鉴。本共识推荐级别及其代表意义见表K表1本共识推荐级别及其代表意义Tab.1Gradesofrecommendationandtheinterpretation推荐级别代表意义1类基于高级别临床研究证据
2、专家意见高度一致基于高级别证据,专家意见基本一致;乙八关或基于低级别临床研究证据,专家意见高度一致2B类基于低级别临床研究证据专家意见基本一致3类不论基于何种级别临床证据.专家意见明显分歧一.病因与流行病学特征1G-ESS是子宫内膜间质肿瘤(ESTs)中恶性程度较低的亚型,我国研究显示,ESTs约占子宫肉瘤的30%40%,远高于国外数据。1G-ESS是发病率仅次于子宫平滑肌肉瘤的子宫肉瘤亚型,多发生于围绝经期,发病年龄1883岁,平均发病年龄为46岁。目前尚无明确的发病风险因素。二、临床表现1G-ESS患者多无特异性临床症状,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异常阴道流血、盆腔痛和自我发现盆腔包块,部分患者以
3、子宫外转移灶症状为首发(最常见的是卵巢和肺),约1/4的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手术前多难以与子宫平滑肌瘤等子宫良性病变鉴别。盆腔检查常可以扪及子宫增大,妇科检查可见宫颈口处有息肉样肿物。1G-ESS大多原发于子宫,也有不累及子宫的子宫外型1G-ESS(1G-EESS)该类患者中大约60%69%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关,病变部位多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见受累部位(如卵巢、阴道、腹膜表面和肠壁等)一致,其中以盆腹腔最为常见。三、影像学检查1 .超声1G-ESS在超声下多表现为边界不规则无回声包块,伴有不规则或环形血流信号,或表现为异质性肿物,肿物呈多分隔、多区域的囊性病变。ESTS的超声表现特异性较低,误
4、诊率相对较局JO2 .磁共振成像(MRI)1G-ESS在MRI上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中至高异质性的子宫包块,伴有子宫肌层弥漫性浸润,边界清晰或为蠕虫袋样边缘结节(在T2WI低信号的正常子宫肌层内可见散在的中高信号肿瘤病灶),提示肿瘤组织沿血管或韧带生长。MR1更能定性不确定的子宫肌层肿块,推荐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3 .CT及PET-CTCT诊断1G-ESS的作用有限。CT平扫可见盆腹腔囊实性肿块,以囊性为主,囊壁可见数个大小不等实性结节影,增强后实性结节不均匀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病灶与周围界限清楚。对于可疑多发转移或复发的患者,可考虑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
5、辅助明确诊断。推荐意见:影像学检查具有一定局限性,但可为手术预案及术后辅助治疗提供有益指导。推荐MRI作为1G-ESS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典型的蠕虫袋样边缘或壁结节等征象具有提示作用;超声诊断准确率有限,难以鉴别1G-ESS与子宫的其他良恶性疾病;CT可大致显示病灶与盆腹腔脏器的解剖关系、判断淋巴结是否受累以及是否有可疑子宫外转移病灶;可疑多发转移或复发患者可行PET-CT辅助诊断。推荐级别2A类。四、病理学和免疫组化及分子分型1 .病理学检查对于有症状或术前怀疑1G-ESS患者,推荐行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下活检,以期手术前明确病理学诊断。对于疑似1G-ESS患者,即使快速病理结果为阴性,术中
6、仍需要严格遵守无瘤防御原则。图1.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病理学特征。A.肿瘤细胞舌状浸润肌层(HE染色,40);B.肿瘤细胞类似增殖期正常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呈漩涡样围绕螺旋动脉样血管(HE染色,100)。2 .免疫组化特征1G-ESS患者CD10.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一般呈弥漫性阳性,Cyc1inDkDesmin阴性或局灶阳性;SMA、h-ca1desmon阴性。图2.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中CD1o及PR表达(EnVision染色)。A.CD10呈弥漫阳性(40);B.CD10呈弥漫阳性(X1Oo);C.PR呈弥漫阳性(40);D.PR呈弥漫阳性(100)3 .分子分型特征
7、JAZF-SUZ12融合在1G-ESS中最常见,其次是JAZF1-PHF1、EPC1-PHF1xMEAF6-JAZF融合。推荐意见:病理学检查是1G-ESS最重要的诊断依据。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活检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率。1G-ESS病灶浸润性生长和(或)伴有1VSIz常表现为低核分裂象,镜下可见螺旋小动脉样血管。1G-ESS可有多种形态学分化,需联合检测多种免疫组化标志物,推荐免疫组化组合为IFITM1或CD10联合h-ca1desmon染色,推荐级别2A类。病理学及免疫组化难以明确的疑诊患者,推荐融合基因检测,推荐级别2B类。五、鉴别诊断1G-ESS在临床上常常要与子宫内膜间质结节(ESN)、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低级 子宫 内膜 间质 肉瘤 诊治 专家 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