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奉笨名者,必尊贤而下士。苟曰:“自上下下,其道大光J又曰:“以贵下贱,大得民也J夫明王之施德而下下也,将怀远而致近也Q夫蜀无觉人犹澧鹊室无羽翼也里有土里之望我丕熊致其总上至矣;是故游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伊尹、吕尚、管夷吾、百里奚,此霸王之船乘也。释父兄与子孙,非疏之也;任庖人、钓屠与仇镰、仆虏,非阿之也;持社稷、立功名之道,不得不然也。犹大匠之为宫室也,量小大而知材木矣,比功效而知人数矣。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
2、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岂特船零哉?夫成王霸固有人,亡国破家亦固有人。桀用干莘,纣用恶来,宋用唐鞅,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非其人而欲有功,譬其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长也;射鱼指天,而欲发之当也;虽舜禹犹亦困,而又况乎俗主哉!(节选自说苑)材料二:文王问太公曰:“君务举贤而不获其功,世乱愈甚,以致危亡者,何也?”太公日:“举贤而不用,是有举贤之名而无用贤之实也J文王曰:“其失生在?”太公日:“其失在君好用世俗之所誉,而不得真贤也J文王日:“何如?”太公曰:“君以世俗之所誉者为贤,以世俗之所毁者为不肖,则多党者进,少党者退。若是则群邪比周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奸臣以虚誉取爵位。是
3、以世乱愈甚,则国不免于危亡J文王日:“举贤奈何?”太公曰:“将相分职,而各以官名举人,按名督实,选才考能,令实当其名,名当其实,则得举贤之道也J(节选自六韬)10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夫朝无A贤人B犹鸿鹄之无C羽翼也D虽有千里之望E犹不能致F其意之所欲G至矣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垂荣名,指留传荣耀的名声,其中“垂”与成语“功败垂成”中的“垂”意思不同。B.易,是指周易,“五经”之一,另外四部是诗经尚书礼记春秋。C.乘,文中指兵车,包括一车四马,与曹刿论战中“公与之乘”的“乘”意思不同。D
4、.安,是疑问代词,哪里,与李白的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中的“安”意思相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易指出,在上位之人,能够谦恭地对待臣下,会前途光明;身份尊贵之人,能够谦恭地对待身份卑贱的人,可深得民心。B.不能够重用父兄、子孙,非要疏远他们;应该任用并讨好厨师、渔夫、屠户,甚至仇人等;这是主持国政,建功立业的需要。C.国君如果以一般人所称赞的人为贤人,以一般人所批评的人为不贤之人,就导致党羽多的会得到提拔,党羽少的会遭到黜退。D.文武官员分清职责,根据职位的用人标准去推举人才,按岗位标准考察工作情况,让官员的能力与官位相符,才是举贤之道。13. 把材料中画
5、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其人而欲有功,譬其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长也。译文:(2)若是则群邪比周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奸臣以虚誉取爵位。译文:14. 请简述材料一、材料二在对待贤人这件事上的立足点有何不同。【答案解析】15. BDE句意:如果朝中没有贤人,就好比鸿雁没有翅膀一样,虽有高飞千里的愿望,也不能达到它所想要飞往的地方。“朝无贤人”是主谓宾结构,宾语后B处断开;“犹鸿鹄之无羽翼也”,“犹”是谓语,“鸿鹄之无羽翼”是宾语,中间不断开,“也”字是末尾语气词,后面D处断开;“千里之望”是“有”宾语,中间不断开,后面E处断开;“犹不能”作状语,“致其意之所欲至”是动宾结构,“致”是谓语
6、,“其意之所欲至”是宾语,中间不能断开。16. D解析:A.正确。留传;将要。句意:留传荣耀的名声。/事情快要成功时遭到失败。B.正确。C.正确。一车四马;乘车。句意:要走远路的人得依托车马。/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D.错误。疑问代词,哪里;疑问副词,怎么。句意:造成这种偏失的原因在哪里?/我怎么能够低眉弯腰伺候权贵。17. B解析:“不能够重用父兄、子孙,非要疏远他们;应该任用并讨好厨师、渔夫、屠户”错误。原文“释父兄与子孙,非疏之也;任庖人、钓屠与仇雄、仆虏,非阿之也”应理解为:不重用父兄和子孙,并不是疏远他们;任用厨师、渔夫、屠户,甚至仇人、仆役俘虏,并不是讨好他们。18. (1)用
7、的不是贤人,却想建立功业,好比在夏至那一天想要使夜晚变长。(2)如果这样,那么众多坏人就会结党营私,阻挡贤人,忠臣无罪却惨遭杀戮,奸臣凭借虚名捞取爵位。19. (1)材料一立足于君王、在上位者对待贤士的态度:尊贤、礼贤下士。(2)材料二立足于君王如何任用贤人,让贤人真正发挥其才能。【参考译文】材料一:国君想要治理天下并在后世永留荣耀的名声,就必须尊重贤人并屈身礼待土人。周易上说:“在上的人谦恭待臣下,那前途就很光明J又说:“以尊贵的身份谦恭地对待身份卑贱的人,会大得民心J那英明的君王布施恩德并谦恭地对待在下的臣民,就能怀柔远方的民众并招致近处的百姓。如果朝中没有贤人,就好比鸿雁没有翅膀一样,虽
8、有高飞千里的愿望,也不能达到它所想要飞往的地方。因此,横渡大江大海的人得依托舟船,要走远路的人得依托车马,要成就王霸大业的人得依托贤人。伊尹、吕尚、管仲、百里奚这些人,就是帝王、霸主的船和车。不重用父兄和子孙,并不是疏远他们;任用厨师、渔夫、屠户,甚至仇人、仆役、俘虏,并不是讨好他们;因为主持国家政权,走建功立业的道路,不得不这样做。犹如手艺高超的建筑师建造宫室,测量宫室的大小就知道选用什么样的木材,考察劳作量就知道需用工人的数量。所以吕尚受到周文王的聘请,天下的人就知道殷商快要灭亡,而周将称王天下;管仲、百里奚被齐桓公和秦穆公任用,天下的人就知道齐国、秦国一定会建立霸业了。这难道只是船和车的
9、作用吗?成就王霸大业固然有人,亡国破家也固然有人。夏桀能信用干莘,商纣任用恶来,宋王用了唐鞅,齐国用了苏秦,秦始皇用了赵高,天下的人都知道他们将会灭亡。用的不是贤人,却想建立功业,好比在夏至那一天想要使夜晚变长;又如同对着天空射鱼,想要发出的箭必中;即使是虞舜、夏禹那样的君王也办不到,更何况世俗的君主呢!材料二:文王问太公道:“国君致力于推举贤人却没有收到实效,世间乱象愈演愈烈,以致国家陷入危亡,原因是什么呢?”太公答道:”是由于推举贤人却不加使用,这是有推举贤人的虚名却没有使用贤人的实效J文王问道:“造成这种偏失的原因在哪里?”太公答道:“造成这种偏失的原因在于国君喜欢使用一般人所称赞的人,因而没有得到真正的贤人J文王问道:“为什么呢?”太公答道:“国君以一般人所称赞的为贤人,以一般人所批评的为不贤之人,这就导致党羽多的会得到提拔,党羽少的会遭到黜退。如果真的这样,那么众多坏人就会相互勾结,阻挡贤人的升迁,忠臣无罪却惨遭杀戮,奸臣凭借虚名捞取爵位。所以导致世间乱象愈演愈烈,国家不免陷于危亡J文王问道:“怎样才能推举出贤人?”太公答道:“将帅与宰相分清职责,各自根据不同职位的用人标准去推举人才,按照岗位标准去考察工作情况,选拔出人才,考核出能力,让官员的能力与官位相符,官位与能力一致。能这样做就是掌握了推举贤人的方法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