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震的民生理念.docx
《戴震的民生理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戴震的民生理念.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戴震的民生理念戴震(17241777)是乾嘉时期著名学者,思想家。他秉持“国之本莫重于民”(送巡抚毕公归西安序)的认识,始终不忘解民之蔽、为民富民,尤其呼吁统治者应当“体民之情、遂民之欲”。在清代中期,戴震深刻的民生理念尤为难能可贵。努力解蔽为民生戴震出生于徽州休宁隆阜的一介小布商家庭,家境虽然贫寒,父亲戴弁却能热心公益。因为家贫,戴震只能入读义塾,十八岁又不得不随父行商东南赣、闽之地,尔后数十年,为了生计更是南北奔波。正是这种家庭环境和人生经历,使戴震不但习知民生疾苦,而且由衷地关注民痪。戴震的民生理念首先体现为努力为民启智解蔽。戴震自叙“自十七岁有志闻道”,闻道的目的,则在于究明“古今治乱
2、之源”(与段玉裁礼),探索真正合于百姓人伦日用的义理。本此,戴震在刻苦自学和转益多师中不断增长学识、历练思想,在努力去己之蔽的同时,也不断解人之蔽。戴震认为:“自非圣人,鲜能无蔽。“凡人皆有蔽,只是深浅不同而已。解蔽的途径,唯有学习:“惟学可以增益其不足而进于智。”(孟子字义疏证卷上)在学习中努力做到“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答郑丈用牧书)。不但要不为他人似是而非的错误所迷惑,而且要不断地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前者已属不易,后者则更可贵。这正是戴震严谨求是精神的最好体现。传统的中国最缺乏为民解蔽之人。戴震自幼志在闻道,且9包经世之才,其论治以富民为本”(洪榜戴先生行状)。在他看来,富民的前
3、提必在解民之蔽;解蔽之道,又唯有加强教育、不断学习。戴震甚至认为:“虽古今不乏下愚,而其精爽几与物等者,亦究异于物,无不可移也。(孟子字义疏证卷中)即便下愚之人,只要不断学习,智慧日充,也能“虽愚必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圣训的勇敢超越。在戴震看来,教育的目的不但在于启智,更在于提升道德修养。戴震反对理欲二分,强调理欲合一,认为合理的欲望即是天理,而欲望也需要节制。节制欲望,则需要明德修身。如同形体长大离不开饮食一样,德行的完善则依赖于学问。不断进学修德,则使“道德之盛,使人之欲无不遂,人之情无不达”(孟子字义疏证卷下)。考察戴震的教育观,有两点最可注意:一是认为凡民众均可
4、以而且必须通过教育得以启智解蔽,二是视明德修身与日用饮食一样,为“民赖以生”的内在之需,将德育置于尤为重要的位置。在这种高度重视通过教育以提高心智修养的教育观中,鲜明体现了对民生的关切。修志以经世利民志在闻道的戴震,治学以文字考据为基点,广泛关注典章制度、天文地理、数理历算等关乎国计民生的内容。在修纂直隶河渠书和汾州府志等地志著作中,更渗透了戴震经世利民的民生理念。乾隆三十三年(1768),戴震应直隶总督之邀,参与修纂直隶河渠书。戴震充分利用相关成果和自身对水地的深入研究,在学者赵一清等纂修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使直隶河渠书成为内容更加准确有序,也更便于水利和民生的有用之书。自乾隆三十四年至三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戴震 民生 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