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综合与实践活动度量衡的故事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综合与实践活动度量衡的故事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四年级综合与实践活动度量衡的故事教学设计成语中的度量衡(度)一、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2023年版)中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内容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的呈现上要注重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层次性和多样性,适当考虑跨学科主题学习。”“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设计成语中的度量衡(度)部分主题活动,课前指导学生广泛查阅资料,了解度量衡,课中采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对成语中度的知识做出新的长度解释,感受夸张的修辞手法,实现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同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
2、文化自信。二、活动目标1查找成语中“度”的计量单位在古代的具体意义,并换算成现代计量单位。2 .在自主合作、自主探究、自主总结、自主分享中,丰富并发展量感。3 .了解度量衡发展的历史,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知道科学发展与度量精确的关系,培养民族自豪感。三、活动对象四年级学生四、活动设计1找一找成语中的计量单位。2 .算一算成语中的计量单位。3 .比一比古今计量单位的差别。五、活动准备度量衡的故事课前检测任务单、市尺、升、称等实物、教学课件。六、活动过程(一)猜谜游戏,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会猜数学谜语吗?来,挑战一下!9寸+1寸口尺打一成语(得寸进尺)师:你在哪里听过或见过尺和寸这两个计量单
3、位?他们是计量什么的单位?板书:“尺”“寸”师:尺和寸是计量长度的单位,在古代叫做“度: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成语中的度量衡二(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谜底紧扣本节课的知识,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汇报前测,提出问题O1交流反馈课前任务单师:课前布置同学们查阅资料,完成前测任务单,哪个小组愿意来分享一下?小组自由汇报。【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对度量衡形成初步认识。老师通过课前任务单了解学情,调整教学过程。】02.了解度量衡师:通过交流,我们明白了度是计量长短用的器具,量是测定计算容积的器皿,衡是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PPT图片展示,
4、并出示教师搜集到的实物展示:如市尺、升、称。)师:度量衡是计长短、定容积、测轻重的标准的统称。关于“度”的知识,你都知道些什么?生:我们学过很多的长度单位,如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等。(教师板书)师:古代又有哪些长度单位呢?生:尺和寸、丈(板书学生说出的长度单位)03.研究“不积蹉步”中的长度师:同学们很了不起,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了这么多有关度的知识,老师也收集了一个成语“不积陛步无以至千里。谁来读读?这句话出自荀子的劝学篇。师: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PPT出示)师:从这个成语中你找到长度单位的计量单位了吗?生:千里,里师:里是计量单位,1里相当于现在的500米。师:“蹄”为半步,两蹉为
5、一步。估计一下,你的一步大概有多长?师:估一估,要走多少步才能到达千里呢?师:请同学们动手算一算,需要多少步,才能到达1千里呢?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学生反馈,教师出示答案。1千里二IOOoX500米=500000(米)500000米=50000000厘米1步二50厘米5000000050=1000000(步)师:和你想的一样吗?你有什么想说的?尽管一步大概只有50厘米,只要坚持不懈走100万步,就能到达千里。若以我们洋县为出发点,走100万步,可能会走到哪里呢?(PPT出示陕西地图)师:你能找到洋县的位置吗?西安是我们的省会。从洋县到西安只有220千米,不到1千里(500千米)。从西安继续
6、出发,一路向北,大约再走280千米,就到延安了。延安是红色文化的发源地,是革命老区,延安的梁家河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年轻时生活、学习过的地方呢。【设计意图:借助生活情境,让学生感知从家乡出发走100万步可能到哪里,在估一估、猜一猜中,发展学生的量感。】04.小组合作,交流反馈师:刚才同学们汇报了很多成语,老师也找了一些:光芒万丈百步穿杨火冒三丈入木三分退避三舍鹏程万里你能借助老师的提示将成语中有关度的知识转化为现代的长度单位吗?我们来个成语拍卖活动吧!谁来读一下活动要求?1 .成语拍卖(1)将成语中的计量单位换算成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并对成语做出新的长度解释。(2)同桌2人一组,借助提示算一算,并
7、说说你的想法。提示:1舍二30里1里二150丈凫500米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3.3分米1分处3.3毫米;3寸=10厘米3尺二1米2 .小组交流。【设计意图:将成语中的长度单位换算成现代的长度单位,进行数学换算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成语中泛指的三丈、百步、三分、三舍、万里等含义,实现跨学科知识的融合。】(三)拓展阅读,了解历史师:古代的这些计量单位,现在为什么很少用到了?师:在没有精确的测量工具之前,古人常用身体的一部分来进行计算,比如一掉、一度、一步等。(PPT出示一榨、一虎、一脚、一步)师:由于人与人身高等个体差异性,表示的长度都不一样。比如一步:小孩的一步长约50
8、厘米,大人的而一部长约75厘米,步长就不一样,我们刚刚研究的百步穿杨,若依步长50厘米来研究,结果约是50米了。若依步长75厘米来研究,结果约是75米了。看到这两个数据,你有什么想说的?生:步长不一样,结果就不同。生:在计量时误差比较大,不方便交流和沟通。应该把步长是多少定下来。师:是的,在计算时就应该统一一步的长度。古人也是这么想的,其中有一位皇帝特别了不起,我们一起通过一段微视频来看看。(PPT播放度量衡的前世今生)师:看完视频,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吗?【设计意图:结合实践感受标准不一样,结果就不同;数据越大,误差也就越大。视频播放度量衡的发展历程,让学生感受度量衡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9、,感受古人先贤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向学生传递标准是一种人为的规定,度量衡的统一也是一种人为规定的具体体现。】师:同学们研究了这么多的成语,比如入木三分,难道王羲之写的字透过木板的厚度真的是1厘米吗?火冒三丈中的怒火真的有10米高吗?生:不是,是一种修辞手法。师:是的,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用数据来说明王羲之的写的字苍劲有力,用具体的数字来形容很生气的样子。给与这些数据后再来理解成语,你感觉怎么样?生:意思更完整,更容易理解了。师:是因为用数据来说话了,是吗?师:刚才我们研究了成语中关于度的知识,想想看,古诗里面有没有这样关于度的知识?是的,很多。课后同学们可以广泛查阅资料,搜集古诗、成语中关于度的知识,并换算成现代长度单位,制作数学小报,我们再来展示交流,好吗?【设计意图:感受古人先贤的智慧,讲成语意思的最初理解到字面的数据转化,再到现代的计量单位,再回到成语的本意,用数据来说话,发展学生量感,再次实现学科融合。】(四)拓展阅读,了解历史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师:我们研究了这么多关于长度的成语,这都仅仅是关于度量衡中度的部分,你还想研究什么?师:以后我们再来研究量和衡,看看是不是也有不一样的收获。【设计意图:学生畅谈所得,对本节课进行小结,激发对量和衡的探究兴趣,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