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开启中华文明的管钥.docx
《古文字:开启中华文明的管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文字:开启中华文明的管钥.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古文字:开启中华文明的管钥“语贯古今字载中华“教育部、国家语委重大语言文化工程建设成果展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展出。记者柴如瑾/摄汉字由起源到成熟体系的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以及篆、隶书等的绵延发展,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文字作为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的起源发展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基本同步,蕴含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揭示汉字的起源、发展及其所蕴含的丰富思想和历史价值,对于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字起源与中华文明起源同步。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时代。在距今8000多年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了刻划在龟甲、骨器、陶器和石器上的大量原始文字。其中,龟甲上的刻符
2、,有眼睛形似甲骨文的“目”字,还有像门的“户”字,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具有文字属性的符号之一。带有刻符的背甲与腹甲恰是“天圆地方”的象征,这是古人宇宙观的反映,也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体现。在安徽蚌埠双墩文化遗址,考古学者发现了数量不少的象形、会意符号。这些符号与在距今5000多年的大汶口遗址等地发现的符号一样,属于早期文字。距今4000多年的山西临汾陶寺遗址,其观象台与尚书尧典所载“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密切相关,出土的扁壶上“文”“尧”二字清晰可见,表明该遗址与尧都平阳密切相关。文字的起源和早期发展,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识。古文字资料证实夏王朝存在。经过“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
3、明探源工程”等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和几代考古学者的接续探索,学界梳理出“王城岗一新密新碧一二里头文化”的夏文化发展谱系,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可。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的大量刻划符号中,有许多可以在甲骨文中找到相同或相似的字。这些文字之所以没有成篇,应与夏商两族文字的使用功能不同有关。据古文字学者研究,清华大学藏战国楚简中的“西邑”指的就是夏王朝。在周代文献中,周人称商王朝为“商邑”“大邑商”,因为夏商周时代的国家形态是以都邑聚落为基础的方国联盟,都邑代表的就是“国家”。此外,杞人是夏后裔,甲骨文、金文中的“杞”“杞侯”等记载反映了夏人后裔在商代得到继封,说明夏王朝的真实存在。又如,经王国维等论证,甲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文字 开启 中华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