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知识试题及答案5套.docx
《双碳知识试题及答案5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碳知识试题及答案5套.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双碳知识试题试题11如果世界上没有森林,陆地上的生物将减少90%;有250万个生物物种灭绝,空气中的氧气将减少()分之()。A.三,二蜡,T正确答案)C.三,一D.四,三2 .从以下哪一角度讨论一国国民实际消费导致的碳排放,更有助于采取公平视角从源头上推动低碳发展()。A.流通角度B.交易角度C.消费角度D.生产角度3 .世界上最早实施温室气体排放贸易制度的国家是()。A.意大利B.英国和俄罗斯C.美国4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是()。A.双元回收系统模式B.行业协会推进模式C.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D.单系统循环共生模式5.我国第一个与国际合作的低碳产业园区是()。A.合肥锦绣经济开发区B.
2、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由C.天津大港经济开发区D.武汉江夏经济开发区6.下列关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不正确的是O。A.调整能源消费结构B.提高能源利用效率C.加强国际合作D.全球大量削减工业生产(可”)7 .大气中二氧化碳与日俱增的原因是()。A.海平面上升8 .臭氧层大气破坏C.湖泊减少D.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广9 .目前,全球的气候变化趋势是()。A.气温是直线上升的10 气温是直线下降的C.气候总体是波动式上升的ID.几乎是不变的11 除二氧化碳以外,甲烷、氟氯烧、一氧化碳等都被称为温室气体,其共同原因是()。A.吸收太阳辐射,使大气增温B.通过光化学反应向大气中释放能量C.强烈吸收地
3、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D.温室气体相互反应放出能量12 .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是。()A.保护环境B.实现碳封存C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D.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试题21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指一年)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A、“抵消排放”B、“交互排放”C、“清零排放”D、“净零排放”洞工2.碳达峰”是指?()A.一氧化碳排放达到上限B.二氧化碳排放达到上限(C.氮氧化物排放达到上限D.二氧化硫排放达到上限3 .3“碳减排”与下列哪个不是同一含义?()A.二氧化碳减排B.甲烷气体减排C.细颗粒物
4、、二氧化硫减排(D.煤炭消费量降低E.石油、天然气消费量降低4 .“碳中和”不是指?()A.碳源与碳汇平衡B.温室气体排放与被捕捉封存利用量平衡C.煤、石油、天然气发电被可再生能源发电所替代D.二氧化碳与氮氧化物中和I5 .气候变化趋势对地球环境影响是?OA.若人类不采取行动,是短期和可逆的B.若人类不采取行动,是长期和不可逆的:油产2)C.若人类采取行动,是短期和可逆的D.若人类采取行动,是长期和不可逆的6 .“碳市场”是指()?A.使用化石燃料的配额交易市场B.煤炭指标的交易市场C氮氧化物排放指标交易市场D.二氧化硫排放指标交易市场7 .“低碳”发展不是指()?A.节约型发展8 .节能型发
5、展C.不排放污染的发展D.绿色发展8 .下列哪些不属于“碳排放”()?A.燃煤发电B.汽车燃油C.秸杆焚烧D.核能发电9 .我国提出“碳中和国家目标的涵义是()?A.环境空气质量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B.国家发展摆脱对化石能源消耗的依赖(C.环境中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基本降到零D.社会经济活动碳排放达到峰值且长期保持10.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前实现碳中和。A、2035年2050年B、2030年2060年H)C、2040年2050年D、2045年2060年试题31 .下列哪个不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一目标的措施?()
6、A.推广新能源汽车B.绿色出行C.植树造林D.多使用化石能源,2 .下列哪个选项不符合碳中和的发展要求?()A.风力发电B.可降解塑料C.水力发电D.提高对煤炭的依赖性3.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是实现碳中和的主要途径,我国在2023年普及使用乙醇汽油,请问在第二代生物乙醇燃料技术中,乙醇主要源自植物中的哪一组分?()A.纤维素B.半纤维素C木质素D.油脂4 .为了实现绿色节能发展,2023年我国全面推广使用乙醇汽油,根据乙醇和汽油混合的比例不同,乙醇汽油的型号也不同,那么我国使用的乙醇汽油型号为?()A,E10(B.E15C.E30D.E855 .大力推广使用生物燃料,降低传统化石能源的消耗是实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知识 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