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3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八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10三峡精彩开篇词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在这数不胜数的瑰宝当中,长江三峡就是一颗最亮的珍珠。那鬼斧神工般的悬崖峭壁无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神力。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见证她的神奇伟大吧!学习目标1 .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3 .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采用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描写景物的方式,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4 .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请同学们一起朗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
2、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有谁能说说这首诗描写的是哪里?(学生:三峡)的确,这首诗描写的就是三峡的风光,今天我们将和郦道元一起再次领略三峡的风光。(板书课题)二、预习与交流1 .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生字词。阙(que)嶂(ZhAng)曦(Xi)襄(X齿ng)溯(su)御(yu)涧(jian)嗽(yan)漱(shu)湍(tuan)啸(xio)属(zhu)2 .作者链接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南北朝时北魏著名的散文家、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不仅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名著,也是具有较高文学
3、价值的散文名作。3 .三峡简介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宜昌的南津关是其东端,四川奉节的白帝城是其西端,其间全长193公里。三峡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西陵峡以“险”著称,巫峡以“秀”见长,瞿塘峡以“雄”著称。瞿塘峡:长江从白帝城夔门到巫山县大溪镇,横穿七岳山,形成瞿塘峡。全长约8千米,江面狭窄,最宽处不超过150米。巫峡:从四川省巫山县大宁河口,到湖北巴东县官渡口,全长45千米,是完整幽深的峡谷,有巫山十二峰,著名的神女峰即位于此。西陵峡:西陵峡西起巴东县的官渡口,东到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26公里。以宜昌市的西陵山得名,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自上
4、而下,共分4段:香溪宽谷,西陵峡上段宽谷,庙南宽谷,西陵峡下段峡谷。沿江有巴东、秫归、宜昌3座城市。西陵峡可谓大峡套小峡,峡中还有峡,如破水峡、兵书宝剑峡、白狗峡、镇山峡、米仓峡、牛肝马肺峡、灯影峡等等。三、合作与探究(一)朗读指导听老师范读课文,用划分朗读的停顿。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置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
5、/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二)理解词语1.四字短语(1)略无阙处: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2)重岩叠嶂: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3)夏水襄陵:夏天江水漫上山陵。(4)沿溯阻绝:上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5)乘奔御风:骑上快马,驾着疾风。(6)素湍绿潭: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7)回清倒影: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8)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9)晴初霜旦:天刚放晴或下霜的早晨。(10)林寒涧肃:树林和山涧一片清凉肃静。(I1)属引凄异: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12)哀转久绝:声音悲凉
6、婉转,很久才消失。2 .通假字略无阙处(“阙”同“缺”。)3 .古今异义(1)至于夏水襄陵(古义:到了;今义:表示另提一事)(2)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连词,表选择)4 .一词多义自三峡七百里中(于。这里是在的意思)(1)自自非亭午夜分(表示假设的连词,如果)沿溯阻绝(动词,断)(2)绝绝多生怪柏(副词,极,非常)哀转久绝(消失)回清倒影(清波)(3)清清荣峻茂(清澈)5 .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良多趣味(形容词用作副词,甚,很)(3)空谷传响(名词用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三)翻译句子1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
7、(都是)相连的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2 .重岩置嶂,隐天蔽日。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隐没遮蔽了天空和太阳。3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4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断,不能通航。5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6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7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8 .清荣峻茂,良多
8、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四、拓展延伸三峡工程十大世界之最1 .世界防洪效益最为显著的水利工程。三峡水库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水库调洪可消减洪峰流量达2.7万立方米每秒3.3万立方米每秒,能有效控制长江上游洪水。2 .世界最大的电站。三峡水电站总装机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3 .世界建筑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4 .世界工程量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工程主体建筑土石方挖填量约1.25亿立方米,混凝土浇筑量2643万立方米,钢筋59.30万吨。5 .世界施工难度最大的水利工程。6 .施工期流量最大的水利工程。7 .世界泄洪能力最大的泄洪闸。8 .世界级数最多、总
9、水头最高的内河船闸。9 .世界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升船机。10 .世界水库移民最多、工作最为艰巨的移民建设工程。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郦道元笔下关于三峡的山水画卷已成为历史,今朝的三峡正释放着世人瞩目的光辉,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观。但是,不管这块神奇的土地怎么变,三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让我们走进历史的三峡吧!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 .朗读课文,概括每段的大意。第1段:总写三峡山的特点;第2段写夏季三峡的情景;第3段写春冬时三峡的情景;第4段写秋天三峡的情景。2 .第1段作者是怎样突出三峡山的特点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10、。“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从正面描写三峡山的连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正面突出三峡山的高峻;“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突出三峡山的高峻。3 .第2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与“乘奔御风”对比,突出船行之快,表现水势之大。4 .第3段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先写俯视江中所见,后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最后作者总结,状写了四种景物。5 .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抓住了有代表性的事物猿,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二)深层探究1 .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
11、丽的风光的?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文章是从两个方面按照先写山,后写水的顺序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山一两岸连山,群峰对峙(高峻美)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奔放美)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清幽美)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凄婉美)2 .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写“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三)语言品析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
12、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含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见春冬之景时的愉悦之情;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表达了对秋景所生发的感情。三、板书设计山奇特险峻(高俊美)三峡(美)夏湍急(奔放美)水春、冬清幽(清幽美)秋凄清(凄婉美)四、拓展延伸描写三峡的诗句1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2 .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3 .巴
13、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4.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11短文二篇精彩开篇词中国的文人似乎与山水、自然有着特别的情结,这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好像永远无法割断的情愫。人生得意时,他们走向自然,向山山水水一花一草笑谈自己心中的万丈豪情;仕途失意时,他们退隐江湖,大自然就成了他们最好的倾诉对象。多情文人与美丽山水结合的结果就是那一篇篇传诵千古的至情至性的美文,景以人名,人以景传。今天学习的两篇美文,一篇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一篇绘就一幅淡雅的月夜图,都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清纯美好。语言朴素自然,富有诗情画意。学习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2 .品味文章
14、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独运,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3 .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4 .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和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答谢中书书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周围的一切美吗?也许你忙碌于繁重的学业中,无暇欣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的一刹那,你一定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天的晴明,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树的健壮,无不让你心动神摇。今天我们学习的答谢中书书就是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二、预习与交
15、流1 .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的生字词。歇(xie)颓(Ud)沉鳞(Im)能与其奇者(y0)2 .作者链接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山中宰相”的来历: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弘景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像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程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3 .背景链接谢中书即谢征,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