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说课稿一、说教材、学情青山不老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沙漠,奇迹般地创造了一块绿洲的感人故事,由衷地赞美了老人崇高.
-
统编四上扁鹊治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2、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能抓住表示故事发展先后顺序的词句,简要复述故事。3、能和同学交流从故事中明白的道理,懂得防微杜渐,不要.
-
统编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一、结合课标解教材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是1972年在瑞典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上提出的口号,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从课.
-
统编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设计说明:从文本来看,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通过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从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
-
统编六下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利用已掌握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自主学习,理解文章内容。2.体会文中两小儿是怎样用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的。3,初步感受辩论,尝试用具体事例表达.
-
统编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评价课教学设计含反思教学目标:1、学生“会写本单元的36个字、38个词语。2、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首古诗。3、学生能分清课文内容的主次,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及其效果,.
-
统编六下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设计教材解说: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该书讲述了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男孩惊险百出的成长历险记,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
-
统编六下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会写稚、避等15个字,会写埋头、幼稚等20个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抓住李大钊的语.
-
统编六上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会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蒙胧、咨询、浏览、一小碟。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3 .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
-
统编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杨氏之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单元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看漫画,写出自己的想法。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言语,讲.
-
统编六下藏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默读课文,借助思维导图了解课文结构并分清主次。2 .通过研读“面具部分,体会文章通过“一一列举、富有变化的方式把主要部分写具体的方法。3 .比较本单元三篇课文写法.
-
统编六上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抓住关键语句,了解文章所说的内容,明了文章之情理。2 .阅读1-4自然段,品味说明文言语特点和表达效果,发现本文作者善用但是这一转折的思维方法。3 .通过朗.
-
统编六上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结合小说的主要情节,体会老班长的人物形象。2 .能找到描写对话和心理的语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教学重点:能找到描写对话和心理的语句,体会这些.
-
统编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祖父的园子作业设计课前小研究(10-15分钟)一、熟读课文1本文共有()个自然段。2.默读两遍,朗读三遍,读通、读顺课文。二、预习字词1给本课的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再读一读。A.
-
统编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示儿和题临安邸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中的两首诗歌,本单元的主题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两首古诗都是南宋诗人的作.
-
统编六下腊八粥评课稿作家沈从文笔下的腊八粥一文犹如一张腊八风俗画,充满了生活气息,整篇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神态和心情,展现了一幅纯朴、和谐、温馨、灵动的图景。老师执教的腊八粥一课亦如其文.
-
统编六上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一.多元对话看地球1 .与单元对话这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精读课文,这个单元围绕保护环境的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四篇课文,主题突出,内容丰.
-
统编五年级下册金字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金字塔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略读课文,本文有两篇短文组成,金字塔夕照是融情于景的抒情散文,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是图文结合的非连续性文本。这两篇文章风格迥异,.
-
统编六下学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大致了解课文内容。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3、明白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要一心一意的道理。教学重点:把课文.
-
统编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军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能说出沃克医生是怎样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以及称他为“军神的原因。3.能从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中体会人物的内心。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