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危废焚烧菜单的配伍模式危险废物焚烧处置是一种主流的处置方式,本文从实际运营经验出发,以所在公司的配伍要求为蓝本,总结一种危险废物焚烧菜单的配伍计算模式,列表各焚烧要素的配伍要求量为基准,严格入厂.
-
生物质燃烧模式及燃烧特性的研究摘要:采用TG-DTG-DTA(热重-微分热重-差热)热分析联用技术研究了两种生物质的燃烧模式和燃烧特性。考察了着火温度、燃烧速率最大时温度、燃尽温度和最大燃烧速率等燃烧.
-
纺织工厂印染废水零排放工艺设计纺织工厂印染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为了将当下环保型社会、经济发展口号落实到位,需要将废水零排放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就必须引进工艺先进的印染废水零排放设计方案.
-
污水处理厂运行异常事故应急处理方法一、水量不足当水量不足时,工艺控制如下:1. 提升泵房尽量保持水泵平稳进水,但需避免水泵低液位运行。2. 水量在设计水量的50%以下,污水处理系统单组运行(双组系统).
-
超低排放形势下MGGH系统改造运行存在问题与对策当前我国正在推行节能减排政策,由于去除烟气换热器(GGH)会出现冒白烟的情况,在超低排放形势下,多数电厂企业会改造增设一个低温烟气换热器(MGGH)来进.
-
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研究动态与展望摘要:国内外关于生物质能源的研究包括:生物质资源供应水平与替代潜力研究;生物质能源的减排贡献及能效特征研究;生物质能源的产业化进程及约束条件研究。提出了未来可能的重点研.
-
探究焦化废水生化处理工艺及设计要点在现代工业废水处理中,焦化废水的处理是一个比较难的课题,因其是一种高氨氮、高难度的,难生物降解的工业废水。本文首先分析了焦化废水处理的主要工艺,并对各个处理环节的设计.
-
1050MW超超临界机组SCR自动喷氨优化运行以某电厂100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SCR烟气脱硝系统为研究对象,对SCR反应器进行了喷氨优化改造调整,为燃煤机组SCR系统喷氨优化调整提供了参考依据。火.
-
生物质锅炉脱硝技术及工程应用摘要:生物质是未来不可或缺的可再生能源,但由于其氮元素含量相对较高,在燃烧过程中会生成大量的氮氧化物,造成环境污染。通过分析生物质氮氧化物产生的机理和工程实践发现:生物质在.
-
2020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发布日前,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发布2020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十大科技进展包括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决策的我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研究、.
-
15种工业废水特点及处理方法工业废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污水和废液,其中含有随水流失的工业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和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常见的工业废水及特点有以下几大类:1.燃煤电厂脱.
-
湿法脱硫石膏脱水困难原因分析及控制石膏脱水困难是湿法脱硫装置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时影响其正常产出和商业应用。结合某电厂实际生产中出现的案例,对湿法脱硫石膏脱水困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表明锅炉投油稳燃、入.
-
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沥液浓缩液减量化设计研究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很多生活垃圾急需处理。生活垃圾的处理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目前为止并没有较为完善的方式加以处理。以填埋的方式处理,又会因渗沥液产量过多而难.
-
XXXX建安公司绩效评价要素表(工程部核算员用)XXXX建安有限公司绩效评价维度评价指标权 重工作业绩(100/70%)01施工图预算的编制2502及时上报计划统计报表和建立统计报表台账2503材料所.
-
XXXX建安公司绩效评价要素表(工程部测量员用)XXXX建安有限公司绩效评价维度评价指标权 重工作业绩(100/70%)01 熟悉相关的操作规程、规章制度1502进行水准基点和建筑物控制点的校核200.
-
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臭氧脱硝试验研究摘要:为了揭示生物质锅炉中活性分子臭氧脱硝的特点,在一台应用了活性分子臭氧深度一体化超低排放技术的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上,开展烟气臭氧脱硝试验。采用烟气分析仪测量锅.
-
XXXX建安公司绩效评价要素表(工程部施工员用)XXXX建安有限公司绩效评价维度评价指标权 重工作业绩(100/70%)01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编制1002施工进度表的编制及落实1503施工现场安.
-
浅析自动驾驶汽车路径规划算法自动驾驶汽车的路径规划算法最早源于机器人的路径规划研究,但是就工况而言却比机器人的路径规划复杂得多,自动驾驶车辆需要考虑车速、道路的附着情况、车辆最小转弯半径、外界天气环.
-
制冷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制冷设备,根据系统的形式和制冷的种类,规模的大小,运用和选择是不同的。这里以目前仍在常用的蒸汽压缩式的冷库制冷系统为例。蒸汽压缩式的冷库制冷系统的流程原理,仍是大家熟悉的四大过程,.
-
我国防水工程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摘要工程渗漏一直是困扰建设者和使用者的问题,随着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提出,工程质量要求被提到新高度,亟须解决工程渗漏问题。为此,对我国防水工程发展现状进行研究,阐述取得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