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燃煤火电厂高盐废水的处理摘要:介绍了一种高盐废水零排放工艺,通过对常规废水零排放后期处理流程的重新设计,以方法最优,效益最大化为目的,论证流程中各重要环节,确立实际组合工艺采用化学软化管式微滤纳滤反渗.
-
系统推进我国煤电优化发展国网能源院能源互联网研究所一、总量演化趋势随着能源清洁低碳化转型要求日益迫切,我国未来煤电装机规模总量和角色定位成为能源电力发展的焦点问题。与此同时,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
-
污水处理异常指标的分析及控制方法导读: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指标,可以从pH值、进水温度、原水成分、食微比(F/M)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及控制。一、pH值在实际调节过程中pH值宁愿偏碱而不要偏酸,主.
-
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在无形当中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为了能够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选择合理的检测技术可以提升环境监.
-
热电厂余热利用技术研究摘要: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国家已经逐步取消了小型燃煤供热锅炉采暖,大力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热电厂扩容改造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利用热电厂余热进行集中供热是热电厂余热利用技术的重.
-
废水脱氮除磷技术研究进展摘要:氮磷作为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元素,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处理氮磷废水的主要技术及相关应用,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展望。关键词:氮;磷;废水1废水脱氮技术1.1吹脱法吹脱.
-
火电厂输煤系统粉尘超标原因分析与抑尘改造实践摘要从转运站落煤管、导料槽等方面分析某1050MW电厂输煤系统煤尘超标主要是由于落煤管、导料槽、除尘器等原因造成的,并成功通过技术改造治理。引言某电厂两台1.
-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煤耦合污泥技术研究与展望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污泥等固体废弃物产量不断增加,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据报道,我国市政污泥年总产量逐年增大,2017年底已超过了4000.
-
汞污染现状和研究进展摘要:中国汞污染排放量大面广,局地污染严重,本文介绍了目前汞污染的现状,阐述了汞的毒性的作用机制,综述了近年来汞污染毒性的研究进展,最后基于我国目前汞污染现状及各地治理差距,结合各.
-
“十三五”电力改革收官之考2019年,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电力市场建设成效初显,8个现货市场试点平稳推进,中长期交易为主、现货交易为补充的电力市场体系初具雏形;首个监管周期输配电价顺利实施.
-
600MW超临界机组灵活性全负荷脱硝运行技术摘要:某电厂2600MW超临界机组“宽负荷脱硝烟气旁路+热力系统优化”使机组在全负荷脱硝的创新实践应用。对灵活性全负荷脱硝技术进行了阐述,并结合运行控制的实.
-
高低浓度氨氮废水处理工艺的对比导读:污水中因氨氮浓度不同分为高低浓度氨氮废水,在实际应用中氨氮浓度大于500PPM的废水需要预处理(称为高氨氮废水 ),然后配合低氨氮废水的处理工艺进行最后的脱氮,因高.
-
超低排放湿式除尘烟尘监测技术在火力发电厂中的应用摘 要: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文要求,20142020年中国东部地区现役30万kW及以上公用燃煤发电机组和有条件的30万kW以下公用燃.
-
雨水口截污技术发展综述雨水口是地面雨水排放系统中收集雨水的起端构筑物,由进水箅、井身及出水管等组成。路面上的雨水汇流经过雨水口的收集进入雨水管道系统,它不仅是城市排水管系汇集雨水径流的衔接,还会引入城.
-
含油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摘要:石油开采经历了一次采油、二次采油及三次采油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采收率分别为10%15%、30%50%和50%70%。随着我国油田进入中、后期高含水开采阶段,各油田为稳定产.
-
循环冷却水系统微生物的控制方法一、循环冷却水中微生物的来源循环冷却水中的微生物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冷却塔在水的蒸发过程中需要引入大量的空气,微生物也随空气带入冷却水中;二是冷却水系统的补充水或多或少都会.
-
BP能源统计:可再生能源增长创历史新高2020年的不平静在全球经济活动方面的体现尤为明显,能源行业亦是如此,在大封锁的形势下,各方都付出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代价。6月17日,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第69版.
-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有关要求,指导各地加强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协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方案。一、重要意义工.
-
抓住“新基建”七大领域蕴藏的机会 “新基建”火了!从上层政策的重点部署,到资本市场的资金热捧,再到民间巷尾的热切关注,“新基建”无疑是近期舆论热度最高的概念之一。1“新基建”是什么?“新基建”并不是一.
-
未来电力负荷缺口与电力保障路径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与袁家海教授研究团队,于2020年6月23日发布最新报告中国电力安全经济性分析和保障路径研究(以下简称报告),结合对不同电力保障路径的对比,建议“十四.